《波克夏與巴菲特》讀後感,巴菲特 1955~1985 年的投資記錄

最後更新時間 30 7 月, 2023 by Mr. Curiosity

《波克夏與巴菲特》讀後感,巴菲特 1955~1985 年的投資記錄

✉  訂閱《 我很好奇!》電子報:固定於每週二中午寄出,除了獲取我最新的文章外,也會跟大家分享不錯的文章和推薦的 Podcast 或影片,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 推薦你閱讀的文章:My Favorite Contents

⭐ 關注《好奇先生》: Facebook | Instagram | Portaly

❓ 如果你想問我問題,歡迎直接寫信到 gomrcuriosity@gmail.com 問我哦!


說到巴菲特或波克夏.海瑟威這 2 個名詞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但我們認識的巴菲特應該都是近 10 ~ 20 年前的他,不過他在 1955~1985 年剛開始的投資生涯的策略以及併購了哪幾家公司,我們幾乎是一無所知。

雖然巴菲特在 1955~1985 年間也曾做錯過決策,但還是造就波克夏.海瑟威這家公司,從小小的紡織公司逐漸轉型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控股公司,如果你好奇他在 1955~1985 年間做了哪些決定及策略,那麼《波克夏與巴菲特》這本書或許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本書的作者是雅各.麥克多諾(Jacob McDonough),他是麥克多諾投資(McDonough Investment)的創始人和投資組合經理,在這本書中他大量引用波克夏海瑟威、藍籌印花等公司的年度報告、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讓整本書更有公信力。

雖然這本書著重在 1955 ~ 1985 年,但我想從巴菲特入主波克夏後分為 5 個階段介紹( 1965 ~ 1985 年):

1. 波克夏的轉型期(1965 ~ 1967 年)

波克夏原本是一家紡織公司,但在 1950 年代末期因為紡織的生產成本過高,無法與海外廉價勞動力與產品競爭,所以公司連年虧損。

巴菲特在 1962 年開始購入波克夏的股票,並在 1965 年因為擁有足量的股票而有資格加入波克夏的董事會,但此時波克夏的財務狀況其實沒有很好。

這是因為波克夏的主要業務及資金,全都投入在紡織業務上,但由於成本無法跟海外競爭,投資報酬率很差,所以在巴菲特接手後從 2 方面著手:

第 1 是透過控制成本來減少公司的支出,第 2 則是藉由節省下來的支出來投資債券及股票。

也是因為從這 2 個面向調整波克夏的資產結構不再只是只從紡織業獲利,反而還能從債券及股票的投資組合獲利,進而改善波克夏的體質。

2. 波克夏的收購期(1967 ~ 1969年)

巴菲特在這個階段透過賣出前一個時期的投資組合及額外的貸款,開始收購其他公司。

這個階段的收購又以國民保險公司及伊利諾國家銀行這 2 家公司最能提供更多的資金供巴菲特投資,來讓波克夏創造更多的價值。

會這麼說是因為保險和銀行都有共同的類似特性,也就是可以預先從保戶或存戶獲取可以投資的資金

保險的浮存金,是指保戶向保險公司交納保費,這個保費保險公司是不用支付利息的,只有當保戶要理賠才會再把錢給保戶;銀行的存款,也是存戶將錢存在銀行,銀行需要定期支付存戶利息,並且在存戶提款時把錢提供給存戶。

也就是說在保戶申請理賠及存戶提款前,這筆錢是可以自由運用的,而這個優點正好幫巴菲特及波克夏提供更多的資金。

3. 波克夏的擴張期(1970年代)

從併購國民保險公司取得大量的保險浮存金做為投資資金後,波克夏在 1970 年代開始擴展他的保險版圖,除了購併其他的保險公司(如家庭和汽車保險公司、賽普拉斯保險公司),也在內部成立了故鄉州事業體、再保險事業部,試圖增加可以拿來投資的浮存金。

也是因為這樣的策略,波克夏確實取得更多的浮存金用於營運公司、投資或購併新的公司,但他的保險事業並不是一帆風順,也是有遇到一些狀況,最主要的狀況就是收取的保費不足以支應理賠,也就造成了承保虧損,所以最後巴菲特陸續關閉表現比較不好的幾家保險事業。

除了購併保險公司及創立內部保險事業體外,巴菲特也有投資 GEICO 的保險公司,並取得不錯的報酬。

4. 番外篇:多元零售公司、藍籌印花公司用於投資及購併其他公司(1960 年代中期 ~ 1980 年代初期)

巴菲特在經營波克夏的同時,還同時持有了 2 家不同的公司,分別是多元零售公司及藍籌印花公司。

多元零售公司及藍籌印花公司也是採取跟波克夏相同的策略,同樣運用收購的公司進行投資或再收購,讓公司不只專注於單一業務,公司的結購也變得比較多元。

這 2 家公司又以藍籌印花公司的表現較為出色,原先的藍籌印花公司的營運模式是生產印花,並讓零售商購買印花,而零售商再將印花分發給顧客,當印花累積到一定的點數,就可以兌換贈品(概念就是大家熟悉的全聯集點)。

這種獲利模式很像保險公司從保戶的保費獲取浮存金,只是變成先從零售商獲取大量的浮存金,直到消費者累積足夠的印花數量,才提供贈品給消費者。

也是因為取得大量的浮存金,所以巴菲特用同樣的方式利用藍籌印花公司併購其他公司,像是時思糖果、水牛城晚報、平克頓公司(一家偵探事務所)、魏斯可金融公司等公司都是被藍籌印花公司購併的。

這種策略即使在後期藍籌印花的印花業務的銷售收入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其他的業務收入還可以提供一定的淨利(甚至在 1980 年,藍籌印花有近 50% 的淨利是從時思糖果貢獻的)。

5. 成為多元控股的企業集團(1970年代末期 ~ 1980 年代初期)

在 1978 年多元零售公司併入波克夏;而藍籌印花也在 1983 年併入波克夏,讓波克夏有投資產業變得更多面向,而成為一家多元控股的企業集團。


回顧巴菲特 1955 ~ 1985 年的投資的過程,也可以看的出他投資的轉變,原本巴菲特會購入波克夏,是因為當時波克夏的股價遠低於資產價值,所以買入波克夏的股票很超值,但他沒有注意到的是紡織產業已經逐漸走下坡了,好在後續靠著縮減成本及投資其他企業,才得以反轉困境。

所以巴菲特後來的投資逐漸轉變為注重企業本身的成長性和未來性,而非當一的只比較股價和企業的資產價值,像是他當時購併的時思糖果、投資的 GEICO 等未來性都還不錯。

這本書適合誰?

1. 有財務報表基礎的人

雖然在書中的一開始就有簡單的介紹財務報表內的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以及巴菲特看重的 4 項財務數據指標。

但對於只有初淺財務相關知識的我而言,有時還要在回頭翻一下公式,或是思考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在這樣反覆翻閱及思考的情況下,反而有點影響閱讀體驗,所以如果有財務報表基礎的你,這本書會讀得更順,也能帶給你比我還多的收穫。

2. 對巴菲特過去的投資歷史感興趣的人

這本書的時空背景集中在 1955~1985 年間,對於很多人而言這個時間點可能還沒出生又或者還不太懂事,即使是已經懂事了,礙於當時資訊流通沒有那麼發達,你可能也不知道巴菲特做了哪些事。

所以如果你對於巴菲特收購波克夏後做了哪些努力感興趣,那麼這本書相當適合你。

寫在最後:一本需要有財務基礎才適合閱讀書

整體而言,我覺得這本書的閱讀難度比起一般的入門書來說,難度又更高了一些,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認為如果你會一點財務報表,讀起來會比較輕鬆一些。

不過這本書也有嘗試著要降低閱讀的難度,像是在書中的開頭直接放上在書中一提再提的名詞以及它的解釋、在每一個章節開頭也會針對專有名詞做解釋,及每一章的最後也會分析巴菲特投資或購併這家的策略是不是正確的。

另外書中也充滿著滿滿的表格、數據,如果你是數據控,那麼這本書你一定不會失望的。

最後,也很感謝樂金文化的贈書,讓我認識 1955 ~ 1985 年的巴菲特。

好啦,那我們下篇文章見囉,Peace!

(Free mockup by Bookinmotion)

延伸閱讀

《股神思維》讀後心得:投資股票從學習投資思維開始

《打造第二大腦》讀後心得:知識管理術的最佳指南

《清單革命》不起眼的清單,如何立下大功?

Mr. Curiosity
Mr. Curiosity

希望自己保有好奇心而取名為好奇先生。
主要分享讓生活變得更好的生產力軟體、自我成長、閱讀心得及線上課後心得。
期望能透過文字幫助你提升生產力,並推薦好產品來讓你少踩點雷。

文章: 191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