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時間 9 7 月, 2023 by Mr. Curiosity
✉ 訂閱《 我很好奇!》電子報:固定於每週二中午寄出,除了獲取我最新的文章外,也會跟大家分享不錯的文章和推薦的 Podcast 或影片,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 推薦你閱讀的文章:My Favorite Contents
⭐ 關注《好奇先生》: Facebook | Instagram | Portaly
❓ 如果你想問我問題,歡迎直接寫信到 gomrcuriosity@gmail.com 問我哦!
知識和變現這 2 個單詞大家都有聽過,但和在一起變成「知識變現」4 個字你或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其實知識變現,就是將自己的知識、經驗變成產品,再販售給他人,像艾莉莎莎的自媒體銷售學、雷蒙和 Kevin 的 Notion 實戰課程等都算在知識變現的範籌內。
看到上面成功的例子,你可能也想成為知識型創作者,但「知識變現」真的那麼容易嗎?知識又要如何變現呢?
如果你也有上面的疑問,比起自己摸索,《知識複利》這本書或許可以讓你少走一大段路。
這本書在說什麼?
註:姑且不論何則文的負面新聞,我覺得這本書寫得很棒!
在過去,很多人想學一樣東西純粹只是為了興趣,並因為持續的學習而成為了專家,但很少人想到原來學到的知識也有變現的可能性。
作者們認為個人品牌主要分為 4 個階段:
首先,你對於某個領域要有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可能持續投入變成專業,累積專業和過往學習經驗後,你可以從過往的經驗,思考你的受眾在學習你的專業時,會遇到什麼問題和痛點,如果能順利的找出解決方案,就有機會把解決方案轉換成有價值的產品。
也就是說,個人品牌到變現會經過,興趣 → 專業(家) → 思考受眾遇到的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案 → 發展產品(變現),這 4 個階段。
但要走完這 4 個階段,你可能會遇到下面的 4 個問題:
1. 要如何成為領域中的專家?
你會開始學習某個領域的東西都是出自於興趣,但從興趣變成專家仍一大段路要走,在過程中也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可能是別人的問題,如果能夠記錄下來,未來分享你的解決方法,就能塑造專家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 2 位作者會認為「問題是成為知識品質的複利起點」。
但遇到問題要如何解決呢?作者們提出了 1 個很有意思的方法(iPOF 學習思考工具法),歸納出了 4 步驟,分別是:
(1) 微輸入(input)
在解決問題的初期,可以先針對問題進行少量、快速的資料搜集,但不要過度收集。
這裡的「少量」指的是,透過網路搜尋相關的 2 ~ 3 篇文章、快速閱讀整本書、找到專家詢問要點。
(2) 歸納輸出(Output)
從上面輸入的內容,用自己的話歸納出自己的想法。
通常歸納以 How(應用的方法)、Why(應用的原理)兩者為主,其中 How 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沒有 Why 也沒關係。
(3) 應用輸出(Practice)
根據自己輸出的內容,實際應用在問題上。
(4) 檢討優化(Feedback)
實際應用在問題後,覆盤哪邊可以更優化,並針對想更優化的地方再進行下一步的輸入,然後進到新的循環中。
2. 如何記筆記?
除了學會遇到問題要如何解決的技巧外,如何記筆記才能讓知識產生複利效應也是有竅門的。
在介紹什麼如何記筆記之前,先分享什麼樣的筆記是不好的筆記。
(1) 什麼是不好的筆記
作者們認為不好的筆記有 3 個指標:
- 重複記錄而且缺乏連結:有些概念會在不同的地方出現,但每出現一次你又重新記一次,這樣下來其實很浪費時間,所以你的筆記不應該重複記錄,而且應該要將類似的概念相互連結。
- 要用時找不到:某個觀念你明明有記下來,但真的要用時卻又找不到。
- 找到後看不懂:就算真的找到的筆記,你可能因為只擷取書中的片段,沒有用自己的話敘述、記錄的太簡單,導致看不懂當初的筆記。
為了要避免上述的狀況,你應該拋棄「日期式筆記」,轉為「主題式筆記」。
什麼是日期式筆記呢?指的是你在某天聽一場演講、看一本書時所做的筆記,舉例來說,你某天參加某個健康講座,你是以當天的這個健康講座在記筆記,不是「健康」這個主題。
那麼要建立一個好的筆記有什麼撇步呢?有的,總共分為 3 個步驟:
(2) 創造知識複利的筆記術三步驟
步驟 1 :將資料紀錄整理成一張「日期式知識筆記」,以方便日後整理及歸納。
步驟 2:將「日期式知識筆記」拆解成多個「主題式筆記」,並以同樣的格式架構去記錄,如果你有聽過卡片盒筆記,你就可以把主題式筆記想成一張張的卡片。
至於卡片的格式和架構,作者們推薦大家使用 2W1H 的架構:
- What(事實的知識):這個知識能夠解決什麼問題或創造什麼價值?有什麼補充資訊?如:提出者、背景資料、相關知識等。
- Why(原理的知識):這個知識能夠解決問題或創造價值的原理、原因?
- How(應用的知識):這個知識應用上的執行或思考步驟、方法?
在這篇舉番茄鐘時間法為例好了,這個時間法的 What 是「能幫助自己專注,並提升做事的效率」;Why是「每專注 25 分鐘休息 5 分鐘,到第 4 輪專注結束後則可以休息 30 分鐘」;How 是「當我需要專注做事,但一直沒辦法專注時,就可以利用番茄鐘讓自己好好專注」。
步驟 3:將新的主題式筆記整合到既有的知識主題筆記,也就是透過連結的方式將相似的概念連結在一起。
這裡要注意的是你的卡片,有可能不會一次就寫下 What、Why、How 的內容,這樣也沒關係,那些還不知道寫什麼的欄位,未來在閱讀新的內容之後,還是有補齊的機會。
3. 寫作的策略?
有了上面的問題及知識累積後,要寫什麼你大致都會有方向了,接著就可以開始寫作了,書中作者們分享了 2 個寫作的策略,這 2 個寫作策略分別是 ROA 理論和 ORC 理論:
(1) ROA 理論
ROA 這 3 個字母,分別代表 3 個面向,分別是讀者是誰(Reader)、寫作的目的(Objective)、期待讀者閱讀後有什麼行動呼籲(Action)。
假如我想寫給第一次接觸 Notion 的教學文,那我的讀者就是第一次接觸 Notion 的人、目的是降低他們對於 Notion 的入門門檻,最後希望他們在閱讀完這邊文章後動手試試 Notion 的操作。
(2) ORC 理論
ORC 這 3 個字母,也是代表 3 個面向,分別是主張(Opinion)、論證(Evidence)、結論(Conclusion)。
主張代表你對於某個議題你是怎麼認為的、論證代表你的主張有什麼依據或生活中的例子能夠支持你的主張,最後結論則是呼應你的主張,或希望大家怎麼做。
其實 ORC 理論跟師北宸老師寫得《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一書提到的萬能寫作法一模一樣,他的萬能寫作法分為觀點、案例、總結 3 個部分,跟 ORC 理論對應起來沒有什麼不同。
而這個方法也是我推薦給寫作新手嘗試的方法。
4. 如何選擇適合的的變現模式?
變現的方式有很多,作者們認為變現的模式共有 3 個,分別是:
- 直接變現類:如廣告分潤、直接打賞,但因為跟流量和粉絲喜受程度有關,所以很難成為主要收入來源。
- 協同行銷類:如業配、聯盟行銷,所以主體是在合作夥伴身上,因此要思考自己和合作夥伴的調性是否一致。
- 知識產品類:如課程、顧問、訂閱、出版,對於知識型創作者是最長遠的獲利方式,且因為主控權高不易受到演算法綁架。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知識型創作者,作者們最推薦從知識產品開始著手。
但知識產品的種類很多,要從哪裡開始著手呢?會建議你從 3 個方向思考。
- 經營門檻的高低:雖然在選擇創作的格式就已經決定了變現的方向,但如果選擇自己喜歡、擅長的創作格式開始,未來在變現時的經營門檻也會比較低。
- 你想賺多少錢:如果你是以文章做為主要的變現模式,那麼受眾願意花的錢就比較少;但如果你是以線上課程為變現模式,自然受眾願意花的錢就比較多,不過也要考量的是價格高的商品,要付出的成本自然也會比較高一點。
- 自己的時間維度和用戶關係的維持:可以問問看自己:「現在打算變理的產品,一年打算做幾次?」,是要做 1 次性的產品,還是訂閱制商品;是希望跟用戶經營關係,來提高回購、續訂率,還是沒有想跟用戶經營長期關係。
心得及後記
在閱讀《知識複利》這本書時,對於知識型創作者的我而言,筆記真的是做好做滿,也因為知識量很大,所以閱讀這本書的時間比我預期的長很多。
就連寫這篇讀後心得,也是因為複習筆記時,花了太多時間,所以拖了 1 個星期才開始著手寫這篇文章。
另外,我覺得這本書比起其他只講步驟和策略的書外,每一個章節後面還多了專家點評的欄位,這個欄位讓讀者可以看到這些專家是怎麼經營他們的自媒體的。
像《閱讀前哨站》的瓦基、歐陽立中老師、iCook 的創辦人林宜儒、李柏鋒老師等,都在點評的欄位內,看到他們的分享,都讓我閱讀起來很過癮。
原本還沒看完這本書,我認為「知識就是力量」是你獲得知識後,在做事、生活更有力量,但看完這本書後,除了做事、生活的力量外,還多了「金錢的力量」,也就是知識是可以變現,甚至是帶來複利的。
這本書強烈推薦給知識型創作者的新手閱讀,但如果你是經營知識型的自媒體已經一段時間,可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成果,也很推薦你閱讀這本書,除了檢視自己的經營策略外,或許你也會在這本書獲取其他意想不到的新知。
好啦!這篇文章就到這邊結束啦!我們下篇文章見,Bye!
我對這本書有興趣🙋♂️
如果你閱讀完我的文章,對於《知識複利》這本書很感興趣,不妨透過下面的按鈕下單,只要你購買成功,我會獲得一點回饋,這些回饋對於經營這個部落格的我有很大的支持,也對我意義重大,讓我可以持續產出好文章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