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盒筆記》讀後感,研究生及寫作者必學的筆記術

最後更新時間 5 2 月, 2023 by Mr. Curiosity

《卡片盒筆記法》讀後感,研究生及寫作者必學的筆記術

✉  訂閱《 我很好奇!》電子報:固定於每週二中午寄出,除了獲取我最新的文章外,也會跟大家分享不錯的文章和推薦的 Podcast 或影片,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 推薦你閱讀的文章:My Favorite Contents

⭐ 關注《好奇先生》: Facebook | Instagram | Portaly

❓ 如果你想問我問題,歡迎直接寫信到 gomrcuriosity@gmail.com 問我哦!


對於很多社會人、學生而言,做筆記是個相當重要的能力,但很多人卻也僅止於做筆記而已,並沒有再做整理或是發展想法。

所以即使未來回頭看筆記時,有相當大的機率你會看不懂當初寫的內容。

但更有可能發生的是,你的每個知識完全沒有連結,而是各自獨立,而非相互連結的網狀;又或者是,你雖然閱讀很多素材,但卻又沒辦法有效的輸出。

如果你有以上的問題,或許閱讀《卡片盒筆記》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解方。

作者是誰?

《卡片盒筆記》這本書申克‧艾倫斯 (Sönke Ahrens)所著,他目前於德國的埃森大學擔任教育哲學的教授,也著有其他的書籍。

但說到這本書核心「卡片盒筆記」的源起,其實是由德國的社會學家尼克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所發明。

也是因為這個筆記法,他從原本的公務員變成了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在 30 年間甚至還出了不同領域(法律、政治學、涇濟、溝通等)共 58 本的著作,可見卡片盒筆記法的威力多麼驚人。

這本書在說什麼?

卡片盒筆記的架構

卡片盒筆記主要分為 4 大部分:

1. 靈感筆記(Fleeting Note)

這個筆記是將腦袋冒出來的想法記下來,不過因為還只是靈感而已,所以在寫筆記時不用管格式或內容,因為這些內容都還只是暫時性的而已

寫好筆記後,先把筆記放在一個地方,之後再整理,如果你是使用筆記軟體的話,你可以做一個頁面,專門放你的靈感筆記。

2. 文獻筆記(Literature Notes)

當你在閱讀文章、書籍、看影片、聽 Podcast 時,針對你所吸收的內容進行筆記,這個筆記即是文獻筆記。

但這個筆記不能只是照抄,而是要用自己的話再去敘述一遍,透過這樣的動作,除了讓自己理解之外,也是在幫助未來的自己能夠看得懂這則筆記。

關於這類型的筆記你可以將同一本書、課程或一集 Podcast 的筆記全都寫在一起

註:《閱讀前哨站》瓦基的《正確使用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六個關鍵步驟》文章,有提到魯曼在寫文獻筆記時,也會將「作者、年份、頁數」等文獻資料進行筆記。除了方便查外,我覺得透過這樣的操作,在未來撰寫文章時,也能夠清楚的知道,某篇文章的出處。

3. 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s)

回顧上面的靈感筆記及文獻筆記,看能不能再發展出更進一步的見解、論證及論述

而這些更進一步的見解、論證及論述,要再寫成筆記,通常永久筆記的一則筆記就代表一個想法

這個內容應該是即使你忘了自己是從哪個上下文擷取下來,還是能看懂,也就是說不需其他的筆記補充,惟有這樣未來輸出時才會快。

最後,當靈感筆記及文獻筆記都閱讀後,就可以歸檔封存(Achrive)了;另外新寫好的永久筆記則是找出有沒有相關的舊筆記可以相互連結

註:針對永久筆記魯曼還會再進行編號命名,但如果你是使用筆記軟體我覺得編號就沒有必要性。

4. 索引

除了這 3 個筆記外,當你對於某個主題寫了很多的永久筆記,這時就可以建立索引,這個索引的功用是幫助你更好的理解某個主題的入口點

這個索引的概念有點像是書籍的目錄,也就是某個主題的目錄

永久筆記的 3 大特性

1. 一則筆記,一個想法

通常在學習同一個主題的知識時,我們產生的眾多想法可能全都寫在同一則筆記內。

但卡片盒筆記則要求,每一則筆記就只有一則想法而已,不應該在一則筆記充斥很多想法。

這麼做的用意是為了讓每個想法可以在日後更好的排列組合,而且未來在輸出時,不會再被其他不相干想法影響

2. 雙向連結

除了上點提到一則筆記一個想法的規則外,卡片盒筆記法的永久筆記的核心就是筆記與筆記間的雙向連結。

如果這些筆記沒有相互連結,就只是點狀的想法,也是因為各自獨立,你可能在未來重複做著類似的筆記。

透過筆記間的相互連結,除了讓想法變成網狀的之外,也可以消除某些人對於同一個主題的想法要想在一起的疑慮。

3. 隨時可利用

每一個永久筆記都代表你思考後所寫下的結果,隨時都可以拿來使用、輸出。

煮菜為例,永久筆記就好像已經被處理的食材,隨時都可以被料理,而靈感筆記及文獻筆記則是未被處理的食材,還必須進一步處理,才能被料理

這本書適合誰?

1. 學習卡片盒筆記法的概念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到「卡片盒筆記法」的人, 那麼閱讀這本書的前半段,會對於卡片盒筆記法會有初步的架構。

2. 想利用卡片盒筆記法寫作的人

假如是想利用卡片盒筆記法寫作的人,那麼這本書的後半部有介紹利用卡片盒來寫作的說明及步驟,內容還蠻詳細的。

從要如何閱讀、做筆記、發展自己的想法,再到最後的分享見解,都有循序漸進的說明。

3. 研究生、學術人員及非虛構類的作家

大多數人在寫論文或是寫一本非虛構的書,第一件做的事絕對是列出論文或是書的架構,也就是由上而下的方式寫作。

但這麼做其實是錯的,因為這個動作可能會讓你被架構給限制住,作者認為寫作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你在書寫的過程中會隨時獲得新想法或理解新的東西,所以必須時時調整下一步的寫作行動。

也是因為寫作有這樣的特性,你應該改由下而上的方式寫作,從你的筆記發展想法,然後再交織成一篇文章,而卡片盒筆記法正好可以滿足這種由下而上的寫作方式。

這本書不適合誰?

1. 想要學習如何實踐卡片盒筆記的人

我覺得這本書比較可惜的地方是只有介紹到卡片盒筆記的概念,以及如何將卡片盒筆記應用在寫作上的敘述而已。

對於要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卡片盒筆記法,或是利用卡片盒筆記應用在筆記軟體的介紹可以說是沒有,如果你是希望看完這本書就會使用卡片盒筆記,那麼這本書可能不適合你

個人感想

雖然這本書的標題是《卡片盒筆記》,如果只看書名,你會以為這是一本專門介紹卡片盒筆記法的書,我當初也是這麼想所以才購買這本書。

但在閱讀這本書之後,雖然有介紹「卡片盒筆記」的架構,但更多的篇幅是在說明如何利用卡片盒筆記來寫作,這些內容也還不錯,不過跟我原先想購買這本書的需求完全不同。

因此我覺得這本書比較適合給想要利用卡片盒筆記法寫作的人的入門書或是想初步瞭解卡片盒筆記法的人,閱讀之後還必須再找要如何實踐卡片盒筆記的資料學習

另外,拜科技所賜,我們現在不用像魯曼一樣拿著實體的卡片盒和卡片做筆記,只要靠著筆記軟體就可以做到相同的事情,像是 Roam Research、Obsidian、Logseq、Heptabase 等可以將筆記雙向連結的筆記軟體都很適合。

我目前是使用 Obsidian 做為我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工具,會選擇這款工具,除了是筆記可以相互連結外,另外一個原因是可以免費使用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現在已經訂閱了很多的工具了,像是 Notion、TickTick、Readwise,也訂閱了很多知識內容,再訂閱新的工具,對我的負擔有點大,苦笑!就只能等我薪水變多再考慮了,不然我也蠻想嘗試 Roam Research 或 Heptabase 的!

只是 Obisidian 說簡單也可以簡單使用,說複雜其實也很複雜,所以目前還在學習當中。

寫在最後

假如你還對於如何更有效的運用筆記,或者是沒辦法將想法輸出成文章,那麼「卡片盒筆記法」推薦你也嘗試看看,或許你的問題就這樣被解決啦!

好了,關於《卡片盒筆記》這本書的心得就到這邊結束啦,那我們下篇文章見,Peace!

(Photo by Olena Sergienko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數位焦慮自救指南》讀後心得,堅持每天寫日記的秘訣

每天先做最重要的事吧!《先吃掉那隻青蛙》閱後心得

《看不見的影響力》讀後心得,你的行為常受到社會影響左右

Mr. Curiosity
Mr. Curiosity

希望自己保有好奇心而取名為好奇先生。
主要分享讓生活變得更好的生產力軟體、自我成長、閱讀心得及線上課後心得。
期望能透過文字幫助你提升生產力,並推薦好產品來讓你少踩點雷。

文章: 197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