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時間 22 6 月, 2023 by Mr. Curiosity
✉ 訂閱《 我很好奇!》電子報:固定於每週二中午寄出,除了獲取我最新的文章外,也會跟大家分享不錯的文章和推薦的 Podcast 或影片,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 推薦你閱讀的文章:My Favorite Contents
⭐ 關注《好奇先生》: Facebook | Instagram | Portaly
❓ 如果你想問我問題,歡迎直接寫信到 gomrcuriosity@gmail.com 問我哦!
通常看到不錯的資訊後,大家大多會截取重點並保存到筆記軟體中,但截取到筆記軟體後要如何標重點,這個問題就困擾著很多人了。
會這麼說是因為大多數人在標重點其實是沒有邏輯的,有時候是將重點標粗點、有時候是斜體、有時候是用螢光筆、有時候是用不同的顏色,沒有一套系統可言。
假如能在標重點這個步驟能有一套系統,日後在重溫這些重點時,就可以快速抓到筆記內的精華,不用再重新閱讀。
因此在這篇文章會介紹漸進式總結,並說明我把顏色這個元素加進漸進式總結的經驗分享。
準備好了嗎?讓我開始介紹吧!
什麼是漸進式總結?
漸進式總結這個概念出自於 Tiago Forte 的《打造第二大腦》這本書。
註:在書中的翻譯叫做累進式摘要,但我更喜歡漸進式總結這個名稱,所以文章內都是用「漸進式總結」這個名稱。
為什麼要使用漸進式總結這個方法呢?
首先要提一下做筆記的目的,我們做筆記最大的目的就是在幫助未來的自己,所以才會記下筆記。
難怪 Tiago Forte 在書中會說:「做筆記就如同時空旅行——把知識封包傳送給未來的自己。」
但可惜的是我們通常在記完筆記的當下,就已經不會有任何接續的動作了。
不過漸進式總結不一樣,因為你的筆記隨著每次的使用被標上粗體、畫重點濃縮成精華了;甚至還寫成了摘要、將筆記連結,成為你的知識庫的一部分。
現在你已經瞭解漸進式總結的意義了,再來跟大家解釋什麼是漸進式總結?
漸進式總結就是萃取筆記的重點,將原始文章的重點精鍊出來,變成可以直接利用的材料。
這個方法主要分為 4 個層次,分別是截取摘錄 → 標粗體 → 螢光筆畫重點(高亮) → 寫摘要。
截取摘錄
一篇文章中,不可能所有的文字都是重點,所以在這裡你要做的事就是將關鍵內容截取下來。
除了將關鍵內容截取下來後,也推薦你將基本資訊寫下來,假如是文章的話你可以將原文的網址記下來;如果是書籍的話你可以將作者的名字記下來;如果是 Podcast 的話則可以將節目名稱和集數記下來。
標粗體
當你將關鍵內容截取下來之後,再檢視截取下來的內容時,可以再把重要的句子、關鍵字標上粗體。
標上粗體後,你會發現筆記的重點變得一目瞭然。
螢光筆畫重點(高亮)
但如果你的文章篇幅比較長或很重要時,你還可以再用螢光筆將重點中的重點畫起來。
註:作者有提到如果你的筆記軟體沒有螢光筆的功能,那麼你可以運用畫底線或其他的方式替代。
寫摘要
如果某個資訊對你而言很重要,你可以將這則筆記的摘要寫下來。
通常寫摘要就是節錄第二層的粗體字和第三層的標記的螢光重點,利用這 2 個層次寫下來的摘要就是這篇筆記的精華。
另外,有 1 個點要注意的是,你的摘要應該要用自己的話去解釋,而且要確保你的文字是可以讓未來的自己不看筆記只看摘要就可以理解。
雖然書中只有寫到 4 個層次,但在執行寫摘要這個層次後,你還可以再多做一件事,就是思考這則筆記可以跟過往的哪個筆記進行連結,如果有的話就連結吧!
如果你能多做到連結這件事,你的筆記才會互相關聯,從點狀逐漸形成網狀。
關於漸進式總結的誤解
誤解 1:每則筆記都要經過 4 個層次
很多人會以為每一則筆記都要經過漸進式總結的 4 個層次,就連我一開始接觸到這個方法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我的認知是錯的。
你截取下來的內容,不一定要完整的經歷過這 4 個層次,你可以依照筆記的重要程度、筆記的篇幅、自己的時間多寡等因素決定要進行到哪 1 個層次。
我們接收到的資訊很多,但時間有限,所以真的不會有時間將每一則筆記完整的走完 4 個層次。
這點我在實踐漸進式總結這個方法,對於這個誤解就有很深的體悟了。
誤解 2:一次就經過 4 個層次
很多人也會以為漸進式總結,是一次就進行 4 個層次的步驟,但其實這些步驟是在不同的時間、分別進行的。
像《打造第二大腦》的作者 Tiago Forte 在書中舉的幾個例子中,很多筆記都只有止於截取重點或標粗體的層次,等到某次又用到某些筆記時,才要將筆記往下一個層次推進。
這也就是說,你的筆記不應該一次就經過 4 個層次,而是應該 1 個層次 1 個層次向下推進。
我的額外技巧:顏色使用經驗分享
不過有時截取下來的內容不是重點,可能是名言佳句、解釋某個道理舉的句子等等、說明某個現象的實驗統計,抑或是自己突如其來的想法等等。
針對這些內容,我會另外用顏色標記,但在標記之前你必須要定義每一種顏色的用途再使用,下面分享我的使用經驗。
需要再研究的內容 – 紅色
在閱讀時筆記時,可能會因為解釋的不是很精楚,又或者自己沒辦法理解作者的意思,但這些內容真的很重要,需要再做些研究,那麼我會先將這些部分用紅色標記,等到弄清楚之後,就會再把文字換回黑色。
佳句 – 橘色
有時候在看書時,我也會把有共鳴的句子記錄下來,針對佳句的部分我會用橘色標記。
之後再重新閱讀筆記時,就可以很迅速的將佳句放到佳句庫中。
舉例 – 綠色
就我個人而言,為了要更理解文字的內容,我也會視需求將書中寫的舉例也記錄下來。
針對舉例的內容我會用綠色標記,跟其他的內容做區分。
個人想法 – 藍色
在整理筆記時,我可能會突然跑出靈感或想法,所以我會再另外補充文字,針對這方面補充的文字,則是用藍色做標記。
等到筆記全部完成後,會再回頭思考這個想法有沒有需要另外建立一張卡片。
作者的做法 – 咖啡色
在書中,作者可能會分享自己是怎麼做的,因為他的做法很值得參考或借鏡,所以我也會記到筆記內,並用咖啡色做標記。
除了預設文字的黑色外,針對這 5 種不同的情境,我就會分別使用這 5 種顏色做為代表,透過這樣的操作,未來在閱讀筆記時,就能很快速的將書中的重點很快的瀏覽一次,不會把無關的佳句、舉例、個人想法也在閱讀時又花時間再看一次。
另外,用顏色標記的文字,都還是可以加粗、用螢光筆畫線,像假如綠色文字,就可以用綠色的螢光筆再做高亮的動作(這點真的要拜筆記軟體的功能所賜,可以使用很多顏色)。
不過這邊我並沒有使用黃色這個常用的顏色是有原因的,因為在漸進式總結的高亮步驟我就是用黃色的螢光筆,為了避免這些內容跟其他的重點混在一起,我就沒有再使用黃色了。
寫在最後
相信透過漸進式重點加上顏色的輔助,應該能幫助你更好的做好筆記吧!
自從用這樣的方式做閱讀筆記後,我覺得筆記變得比較有架構,日後在回顧也比較容易,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有時候重點是加粗、有時候是用紅色、有時候是綠色,全部混在一起。
在最後的最後,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對於漸結式總結這個概念很感興趣,打算在 Kobo 購入《打造第二大腦》這本電子書,不妨透過下面的按鈕購買,只要你購買成功,我會獲得一點回饋,這些回饋對於經營這個部落格的我有很大的幫助,讓我繼續堅持產出好文章給大家。
好啦!這篇文章就到這邊結束了,那我們下篇文章見,Bye!
(Photo by Yuda Feby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