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時間 13 4 月, 2025 by Mr. Curiosity

✉ 訂閱《 我很好奇!》電子報:固定於每週二中午寄出,除了獲取我最新的文章外,也會跟大家分享不錯的文章和推薦的 Podcast 或影片,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 推薦你閱讀的文章:My Favorite Contents
⭐ 關注《好奇先生》: Facebook | Instagram | Portaly
❓ 如果你想問我問題,歡迎直接寫信到 gomrcuriosity@gmail.com 問我哦!
什麼是 ORID?
你聽過 ORID 嗎?ORID 被稱為焦點討論法/焦點提問法(Focused Conversation),是 1 個有層次的提問架構,可以幫助使用者更有結構的思考及回應問題。
ORID 是由 4 個英文單字組成,分別是 Objective(客觀事實)、Reflective(感受)、Interpretive(詮釋意義)和 Decisional(做出決定、行動),以下是這 4 個單字代表的意義:
- Objective(客觀事實):具體的事實,如做了哪些事情、看到哪些事情、聽到哪些事情等。
- Reflective(感受):接收到具體的事實後,當下的感受、反應或產生什麼想法。
- Interpretive(詮釋意義):事後解釋和分析事實和感受。
- Decisional(做出決定、行動):分析後,訂定下一步可應用、執行與改善的地方。
舉 1 個自己最近發生的例子。
前一陣子,突然被交辦當天要親自完成的任務,但因為是大主管交辦也只能認命處理。
也是因為有時間壓力,想要趕快在時限內完成,所以在完成後就沒有花太多的心力檢查內容,就直接把檔案交出去,結果檔案內有一個大問題而被退,反而最後花了更多的心力修正內容和跟大主管的對話,差點還錯過時限。
針對上面的情境來進行 1 次 ORID。
- Objective(客觀事實):被交辦緊急任務,為了要在時限內完成,很趕著做,完成後沒有花太多心力檢查,最後因為內容有問題所以被退,反而花更多心力修正,差點錯過時限。
- Reflective(感受):因為任務有時限,所以內心很急,很急著交的結果是被大主管退,內心覺得很不爽,但又因為是自己的問題所以也只能默默忍下。
- Interpretive(詮釋意義):在遇到很趕的任務,內心一定會很急,為了要在時限內完成,常常會疏忽檢查的重要性,反而在退件和修改間花更多的心力,如果是對內的內容疏忽檢查可能還沒什麼,但如果是對外的內容,有可能會損及公司的利益。
- Decisional(做出決定、行動):不管案件多急,還是要在完成時好好的檢視過一遍,雖然任務的時限很急,但內心要慢,不要為了趕時限,而疏忽檢查,反而因此讓自己或公司陷入更麻煩的困境。
希望藉由上面的例子,能幫助大家如何使用這個方法。
1 個人可以在哪些情境使用 ORID?
既然 ORID 被稱為焦點討論或焦點提問法,所以大多被用在團體討論或提問上,但我覺得即使是只有 1 個人,也很適合應用 ORID。
1. 個人復盤上
個人復盤最大的目的是回頭檢視自己做了什麼,並藉由過去的經驗讓自己成長。
而 ORID 正好可以從 1 件事情及當下的感受進行反思分析,並從中找出下一步行動或成功的經驗累積,藉由每天累積的經驗,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2. 卡片盒筆記上
卡片盒筆記的卡片內容來源,除了從各種來源(書、課程、 文章)學到的東西之外,也有一部分是從日常的經驗而來。
針對日常的經驗而來的卡片,我覺得就很適合運用 ORID,因為 ORID 可以幫助自己從某次的經驗找到未來處理類似案件的準則或行動。
題外話,如果是從各種來源(書、課程、 文章)的卡片,則可以使用萬能寫作法,也就是以「觀點+案例+總結」的結構書寫,我覺得還不錯。
寫在最後
會想研究 ORID,是因為在 Line 的卡片盒筆記法社群看到有人利用 ORID 在寫卡片,因而對 ORID 感到好奇。
但因為是第 1 次聽到 ORID,對於這個方法完全不懂,所以做了一點研究後而有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好啦!這篇文章就到這邊結束,我們下篇文章見,Bye!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