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式日記是什麼?告別健忘、提升專注力的的秘密武器

最後更新時間 19 1 月, 2025 by Mr. Curiosity

間歇式日記

✉  訂閱《 我很好奇!》電子報:固定於每週二中午寄出,除了獲取我最新的文章外,也會跟大家分享不錯的文章和推薦的 Podcast 或影片,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 推薦你閱讀的文章:My Favorite Contents

⭐ 關注《好奇先生》: Facebook | Instagram | Portaly

❓ 如果你想問我問題,歡迎直接寫信到 gomrcuriosity@gmail.com 問我哦!


說到日記,大家第 1 個想到的大概是每天睡前記錄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會有「睡前」記錄這個既定印象,除了受到戲劇、動漫演的影響外,睡前記錄也代表今天真的要結束的涵意在。

但如果你實際這樣做,會發現難度很高,因為在睡前才寫日記,你早就忘記今天到底發生什麼事、什麼事讓你有感觸也已變得模糊。

為了解決忘記及記憶糊模的問題,將寫日記的時間分配在 1 天不同時刻的間歇式日記(Interstitial Journal)正好可以有效的解決這樣的困境。

什麼是間歇式日記?

間歇式日記是由 Tony Stubblebine 在 《Replace Your To-Do List With Interstitial Journaling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提出的概念。

Tony Stubblebine 在文章提到,間歇式日記這個概念是為了降低大腦負載及提升專注力而設計的。

會這麼說是因為當你從 1 個任務轉到另 1 個任務時,你的大腦還會思考剛結束的任務的事情,大腦這樣的行為,讓你沒辦法專注於現在的任務,這樣的情形也被稱為「注意力殘留」(attention residue)。

為了要讓你的大腦清空上剛結束任務所留下的想法,當你結束任務要轉到下 1 個任務前,你可以在記事本(筆記軟體)上將剛結束的任務還殘留的想法寫下來,並且寫下對於下 1 個任務的想法或策略。

藉由這樣的行為,你可以讓大腦靜下來、別胡思亂想的想剛結束的任務的事,同時在進行下 1 個任務時,也能儘快進入狀況。

雖然間歇式日記主要是為了降低大腦負載及提升專注力而設計的,但這樣的過程也等於將今天的日記逐步完成。

間歇式日記的構成

有了上面的認知後,如果我們想要開始寫間歇式日記,要怎麼進行呢?

Tony Stubblebine 提到每當你轉換任務時,可以記下 3 項內容:

  1. 記錄現在時間:對於事後回顧很有用,也可以瞭解花了多少時間在任務上。
  2. 記錄剛結束的任務內容:像是你剛剛做了什麼?完成了哪些內容?有哪些內容還在思考或有什麼其他的想法……等。
  3. 記錄即將開始的任務內容:這項任務的第 1 個行動是什麼?我如何著手完成這項任務……等

另外,如果你在進行任務的途中,腦中突然想到什麼東西,也是可以利用間歇式日記記下來。

雖然 Tony Stubblebine 在文章中沒有提到,但在參考別人的作法時,其實還蠻多人會這樣做,而我也認同這樣的作法,我覺得這樣的動作可以確保珍貴的想法能被記錄下來。

要使用紙本還是數位記錄?

以上的內容介紹完,大多數的人可能還是會有 1 個疑問,那就是間歇式日記應該要用紙本還是數位軟體記錄呢?

作者認為紙本或數位記錄都很好,重點是有執行「間歇式日記」的行為,不過作者還是就你的工作類型是「創作者(Maker)」還是「管理者(Manager)」給出不同的建議。

創作者:需安排時間尺度大的時間來進行任務的時間規劃,如工程師、作家、畫家等。
管理者:需安排時間尺度小的時間來進行任務的時間規劃,如經理、主管等,需要常常開會討論的類型。

延伸閱讀:Y Combinator創辦人教你:管理者、創作者、混合者的時間管理法 | 創誌

如果你是在電腦前工作的創作者,作者建議可以使用數位軟體記錄;如果你是不在電腦前工作的創作者,那麼作者則建議使用紙本記錄。

如果你是管理者,因為 1 天有很常的時間都在開會,而不在電腦前面,那麼紙本記錄會是一個很好的記錄方式。

不過我雖然比較偏向管理者的工作,但因為現在手機實在是太方便了,而且我使用的筆記軟體 Heptabase 也有手機 APP,所以我會傾向使用筆記軟體記錄。

間歇式日記的好處

1. 清空大腦

就像文章一開始提到,間歇式日記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注意力殘留,在處理現在的任務時,腦中同時還在想前一個任務的事情,讓你可以完全專注的執行現在的任務。

2. 降低拖延症

有些任務看起來很大、很麻煩,所以常常會下意識的拖延,但如果使用間歇式日記將任務的第一步行動寫下來,這個任務看起來就親民許多,而能慢慢的被推進。

3. 讓你思考如何完成任務

大部分的人在執行一個任務大多不思考就直接執行,不會去思考策略,但其實假如你的時間就只有半天,那麼你就必須採取半天就能完成任務的策略。

作者舉自身的經驗為例,作者在剛開始實行間歇式日記時,有 1 個任務是是花 1 小時編輯文章,當時他手邊有 5 篇不同的文章可以選擇,只要發表其中的 1 篇就算完成任務。

結果他不是隨隨便便挑選其中 1 篇文章開始編輯,而是先打開所有 5 篇文章,然後挑選其中一篇最容易在 1 小時內完成編輯的文章後才開始編輯,這樣的行為確保你可以在高機率下完成任務。

4. 逐步完成日記

逐步完成日記算是執行間歇式日記的副產物,但是透過這樣的記錄也讓我們清楚今天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不再有一天結束,卻對於自己完成什麼而感到模糊情形發生。

寫在最後

在瞭解「間歇式日記」後,推薦你也可以試試看這樣的方法。

以我自己為例,我目前嘗試在 Heptabase 練習間歇式日記,以下就是我 12 月 22 日的記錄,也提供給大家參考。

間歇式日記是什麼?告別健忘、提升專注力的的秘密武器
實踐間歇式日記的範例

話說,會想進一步瞭解「間歇式日記」,是因為上週在朱騏老師的直播課中有提到「間歇式日記」的概念,因為覺得這個概念不錯,又找了 Tony Stubblebine 的文章閱讀。

在看完文章後,算是解決了我的疑惑,也希望我的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對間歇式日記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好啦!這篇文章就到這邊結束啦!我們下篇文章見,Peace!

(Photo by JESHOOTS.COM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復盤系列

想要持續進步?朱騏的「年/週/日」復盤系統分享

間歇式日記是什麼?告別健忘、提升專注力的的秘密武器

忙碌工作者如何使用間歇式日記?我的 1 個月實戰經驗分享

Mr. Curiosity
Mr. Curiosity

希望自己保有好奇心而取名為好奇先生。
主要分享讓生活變得更好的生產力軟體、自我成長、閱讀心得及線上課後心得。
期望能透過文字幫助你提升生產力,並推薦好產品來讓你少踩點雷。

文章: 209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