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休耕結束!分享 3 個在休耕期的體悟

最後更新時間 4 8 月, 2024 by Mr. Curiosity

✉  訂閱《 我很好奇!》電子報:固定於每週二中午寄出,除了獲取我最新的文章外,也會跟大家分享不錯的文章和推薦的 Podcast 或影片,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 推薦你閱讀的文章:My Favorite Contents

⭐ 關注《好奇先生》: Facebook | Instagram | Portaly

❓ 如果你想問我問題,歡迎直接寫信到 gomrcuriosity@gmail.com 問我哦!


Hi,這個部落格已經好久沒有更新了,我終於記得自己的密碼,可以更新文章了 😆!

不是啦!這一陣子會休耕,其實是我 Burnout 而且又陷入低潮的關係,原本想說在低潮時還是可以維持部落格和週報的更新,但我發現我的心也支撐不下去,好幾個禮拜的週報都是偏低潮的文字,這才意識到我好像應該好好休息一陣子,在歷經掙扎後,才決定讓自媒體完全停更,只是原本預計休耕 1 個月,結果過了 3 個月才又開始營業。

在這篇文章中想跟你分享為什麼我決定要停更及 3 個我在停更期的體悟。

為什麼決定要休耕?

時間回到幾個月前,那時候想休耕有 2 個理由:

1. 經營新的自媒體用力過猛

今年 3 月是我工作的最忙季,那個月加班快 55 個小時,但除了工作很忙外,我在工作外也給自己「經營另一個不同定位的自媒體」的小計劃。

經營不同定位的自媒體其實在去年就冒出這個念頭了,然後時不時還會時不時的冒出來,也是因為不斷的冒出來提醒自己,又怕如果不做一切就成為空想,所以才在 3 月給自己這個小計劃。

這個自媒體跟《好奇先生》這個部落格採取不同的策略,是從社群媒體開始而非直接從部落格開始,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降低一些架部落格的成本和前置作業,另外,為了增加曝光度,我給自己的目標是連續日更 30 日。

也是因為這個目標,我每天在下班,稍微休息一下之後,就開始寫貼文,還記得那段時間常常寫到快 12 點才把貼文寫好,如果時間剛好又是星期天和星期一,除了貼文外,我也要更新《好奇先生》這個部落格的文章和《我很好奇》週報,等於我 1 天的時間都在工作和經營自媒體中度過。

雖然我最後順利完成目標,但到了 3 月底的我也有點支撐不住了,最後考量升主管後的工作太忙,即使這個自媒體的領域是我有興趣的,我還是決定放棄這個計劃,等到我更熟悉當主管開始有餘裕後再重新開始。

2. 做主管的忙碌和自我內耗

升主管後,除了要上手新的業務外,我也時不時會擔心自己做主管做的好不好。

在還沒做主管前,我自認在業務上的時間分配管控的很好,不過做主管後,時間常常被一大堆待辦事項塞滿,變得不是我管控工作,而是工作推著我前進,完全沒有時間可以規劃工作,即使前面的待辦事項完成後,又會再出現新的、源源不絕的待辦事項,完全感受不到餘裕的感覺。

再加上自我內耗的關係,擔心自己做主管做得很爛,同時又希望照顧到所有的組員,所以在面對其他人的態度也很常妥協,明明知道這個妥協不是好事,但還是做了這個選擇,事後又覺得過意不去。

會意識到這個狀況是我閱讀到 Gipi 大的《生活太忙碌時,給自己一段休耕期吧!》的這篇文章,裡面很多的心境都跟我一模一樣。

註:《活太忙碌時,給自己一段休耕期吧!》這篇文章,我也在《我很好奇》週報 No.145 期跟大家分享過,推薦大家都閱讀。

在工作上只能透過出國一個星期好好放鬆暫時遠離公事,好好讓自己休息一下,但在自媒體上則可以仿效 Gipi 一樣給自己一個休耕期,好好休息一下,而這也是我決定停更的動機。

分享 3 個在休耕期的體悟

我是在 5 月初在週報宣佈要休耕的,但在休耕的一開始我的工作還是很忙,扣掉出國的 1 個禮拜,我的 5 月加班還是逼近 40 個小時,一直到 6 月中下旬,業務開始進入淡季後,我才真正有休耕的感覺。

在這段休耕期間,除了休息外,也想了很多事情,在這邊想跟你分享 3 個體悟。

1. 關於週更的意義

在休耕期間,看到加恩的《停更兩週,最大的體悟是什麼好了》的貼文。

在貼文中加恩提到停更是打破「連續日更的勤勞寫作者」的牌子,他覺得有紀律的日更是一件好事,但紀律日更變成名氣來源的「招牌」就變成內心中的一種枷鎖與執著。

而停更的決定,更像是在質問自己:「寫作的目的,究竟是為了維持日更形象?還是鍛鍊自己的思考?」

看到這 2 段的文字也讓我思考之前週更的意義。

就我個人而言,我想透過寫作來激勵自己持續的學習,並把學到的東西分享出去。

也是這個原因,我覺得復更之後能週更很好,但狀態沒辦法跟上導致沒辦法週更也沒關係,因為我最終的目的是持續學習並分享,而寫作只是我完成這個目的的過程。

2. 心理狀態也適用「收入 – 儲蓄=支出」的原則

在前面有提到當主管的自我內耗是我休耕的其中 1 個原因,回想那個時候我把我有限的心理能量全都用在自己的組員,反而讓忽略了自己。

會意識到這點是在 4 月多聽到「小熱 Now」第 14 集《原來我不善良!你也是討好型人格嗎?》討論討好型人格。

在節目中,彥之說了這句話:「你覺得一直幫助別人、不斷付出的自己是善良的人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為什麼這麼善良的你,會對自己這麼殘忍,如果你真的是一個善良的人,難道你沒有發覺到全世界在虐待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後來在休耕的某 1 天,突然想到我們在理財時,大家常常說「收入 – 儲蓄=支出」這個理財的重要概念,同樣也適用在我們的心理狀態。

怕大家不清楚「收入 – 儲蓄=支出」這個概念,所以也先解釋一下。

這個概念是當你領到薪水時,直接撥一部分的錢做為儲蓄,剩下的錢則用了這個月的生活開銷;而不是領到薪水,在這個月付了生活開銷後,到了月底剩下的錢才是儲蓄。

同理,你的心理狀態也是一樣,既然心理狀態是有限的,你一開始也要先保留一個額度給自己,剩下的再留給其他人,而不是先把額度都給別人,剩下的再給自己,透過這樣的改進,我覺得在近期的工作上,比較不會自我內耗。

這也就是說,做主管的人必須要先照顧好自己,再去照顧自己的組員,這樣才能做得長久。

另外,除了心理狀態適用這個概念,我覺得精力同樣也適用這個概念。

3. 認清自己不會是人人稱讚的好主管

從基層變成主管有一個很痛苦的點是你會變成組員茶餘飯後的話題。

原本以前還是基層的時候,在午休外出用餐時常常會把自己的主管當做話題,時不時會抱怨主管的決策或是做事風格,但當你變成主管之後,組員間的午休話題可能就變成你了。

所以在當主管的一開始,會希望自己不要變成茶餘飯後抱怨的話題而努力,但當主管後的這一段時間我終於認清自己完全做不到這件事,我想即使是能力再強的人也做不到這件事。

不管你的能力再好,百密也總有一疏,當你事情多到一個極致時,做事的方式會變成先求有再說,做事變得沒辦法面面俱到,總會有做得不是那麼好的地方,所以你一定會被成為荼餘飯後抱怨的話題。

再者回想自己的學生生活,在跟一群人相處時,一定會有一群人是你的好朋友、一群人可能沒那麼好、幾個人雖然他有沒對你做什麼壞事,但就是覺得磁場不合而討厭他。

學生時期是如此,那職場自然也是這樣,總是會有人會討厭你。

所以「想成為一個人人稱讚的好主管」是許多新手主管的誤區之一,也是我的誤區。

會意識到這點,是因為我覺得我的大主管能力很強,我很喜歡他的做事風格,在當主管後會時不時從他身上偷學幾招,但某一次跟其他組的同事聊天,卻聽到其他組的同事在抱怨我的大主管,才讓我認清這個現實。

總之,就是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寫在最後

休耕這件事情,我覺得也算是療癒自己的過程,在這一段時間,我覺得我的心理狀態恢復的很好,也趁著這段時間把自己放了很久沒做的事,慢慢的做完了。

在這 3 個月的休耕期,雖然沒寫文章會覺得有點可惜,但把自己的心理狀態找回來我覺得很值得,同時因為時間多了出來,也可以好好的梳理自己做主管這件事,也意外的想清很多東西。

唯一比較討厭的是因為 3 個月沒寫文章了,所以開始動筆時一直覺得卡卡的,寫不出什麼東西,所以這篇原本上週就要發佈的文章就這樣拖到這個星期了 😅。

好啦,這次的文章就到這邊啦!我們下篇文章見,ByeBye!

(Photo by Zbynek Burival on Unsplash

Mr. Curiosity
Mr. Curiosity

希望自己保有好奇心而取名為好奇先生。
主要分享讓生活變得更好的生產力軟體、自我成長、閱讀心得及線上課後心得。
期望能透過文字幫助你提升生產力,並推薦好產品來讓你少踩點雷。

文章: 197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