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應該寫作?寫作對我人生的 5 個幫助!

最後更新時間 7 9 月, 2022 by Mr. Curiosity

為什麼你應該寫作?寫作對我人生的 5 個幫助!

✉  訂閱《 我很好奇!》電子報:固定於每週二中午寄出,除了獲取我最新的文章外,也會跟大家分享不錯的文章和推薦的 Podcast 或影片,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 推薦你閱讀的文章:My Favorite Contents

⭐ 關注《好奇先生》: Facebook | Instagram | Portaly

❓ 如果你想問我問題,歡迎直接寫信到 gomrcuriosity@gmail.com 問我哦!


自從上完《小金魚寫作修煉班》後我一直在思考寫作本身為我的人生帶來什麼好處?回想自己在經營「Go!好奇先生」這個部落格一年多的時間後,我覺得寫作為我的人生帶給我 5 個幫助。

1. 藉由輸出,讓知識記得更久

在看書、獲取知識時,你可能會將這些知識記在腦中,有時更會記到筆記內,在這個過程中你是在輸入知識沒錯,但時間一久這些輸入的知識很容易就淡忘了,適時的輸出將會讓這些知識在腦中刻印的更深

舉一個大家都懂的例子,在學生時期學新的東西,老師常常會在課程結束幾天後進行小考,來測驗我們有沒有把課程內的東西學進去,而考試這個行為就是一種輸出,對於會的東西考出來你會因為有輸出而記得更深;對於不會的東西,你可能因為你在考試時用盡腦汁,還是想不起來,但在知道答案後,你對於這個部分也會印象深刻。

只是出社會後,我們幾乎不再有任何的考試,所以這時寫作就可以有效的替代考試來強迫自己輸出,讓自己記得更久。

像我還沒寫文章之前,在看完一本書後,如果沒有回頭再翻閱自己的筆記,常常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就忘了這本書的內容,重點是每讀一本書,就會就陷入這個循環中,長期下來會有種自己很爛的感覺,但其實這真的是正常現象,因為很多人都有這種煩惱。

不過自從寫作後,我可以藉由寫作強迫自己再把筆記重讀一次,並在文章內用自己的話再將重點重新描述一遍。

此外,在寫文章時,我也會去思考這篇文章可以用哪本讀過的書的內容來做解釋,透過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原本分散的知識逐漸連結成為一個知識網,讓你記得更持久。

2. 透過文字來解決問題

寫作本身會讓我們思考,解決問題的同時也需要思考,為了要寫出一篇文章,我們會去收集資料,也會讓自己回想過往讀過的東西是不是可以用來解決某個問題,在這樣不斷的思考的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就會把問題給解決了。

舉我先前寫的文章《從「凰梨事件」談時間管理,3 步驟帶你加速個人成長》為例,產出這篇文章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前段時間一直覺得我的時間不夠用,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而那篇文章最主要分為 4 個部分,分別是「前陣子最夯的鳳梨禁止出口至中國的事件」、「記錄時間及分析」、「重新規劃」及「按表操課且專注認真」。

在「記錄時間及分析」的部分是因為我曾經讀過《最有生產力的一年》裡面就有提到要記錄時間,但記錄時間又太過簡略可能會不知道要怎麼做,所以我又以記帳為例子輔以說明記錄時間和記帳的目的都是一樣的,是要讓我們找出我們都把時間浪費到哪裡了。

再來「重新規劃」的部分則是利用覆盤的概念(簡單的來說就是自我反省),來找出可以讓時間管理變得更好及優化的地方。

而在「按表操課且專注認真」則是以過往準備考試的經驗,以及《極度專注力》一書中提到的可以快速進入心流的方法中找出對我而言有效的方法。

至於會用「鳳梨事件」做為整篇文章的例子是因為我藉由「國民的消費幾本上是一致的,但國民瘋買鳳梨,造成葡萄需求減少」的新聞,去聯想到人的時間也是固定的,如果我們去做某件事,自然會壓縮了其它件該做事情。

透過不斷的思考和回想過往學到的資料,我對於「時間不夠用」的問題,就在這篇文章中解決了。

3. 開啟自我學習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那就要從我的 Notion 系列開始說起!

在寫 Notion 系列文章前,雖然我已經使用 Notion 一段時間了,但其實我對於裡面的功能大多都不會用,只把 Notion 當做 Evernote 一樣做為寫筆記的地方。

但當我發現在台灣有越來越多人知道 Notion 之後,我決定寫一系列的文章,為了寫出這些文章,我進到 Notion 官網的 Help & Support 內,學很多 Notion 的基本操作,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對於 Notion 的操作越來越熟悉,甚至為了做示範的 GIF 檔還重複操作了超級多次,所以現在使用 Notion 上已經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

又如最近我也透過 Audiblogs 的介紹文章,實際操作 Audiblogs 的流程,學習要怎樣讓文章順利變成 Podcast ,並從中瞭解目前 Audiblogs 還沒有支援繁體中文,不過倒是有支援簡體中文。

同時我也花了一些時間才成功的將 Audiblogs 和我的 Podcast 播放器做連結,讓我除了收聽喜歡的節目之外,還可以收聽喜歡的文章。

4. 內向者的社交工具

關於面對面交流,外向者可以藉由交流補充能量,但對於內向者而言,跟別人互動是很耗費精力的事情,每次交流完總是需要獨處來恢復自己的精力。

剛好最近在看師北宸老師的《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這本書,就認為寫作是內向者的社交工具,書中就有提到寫文章看似孤獨,但文章一發佈後,社交模式就啟動了,因為你的文章會自動幫助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

會有這樣的描述是因為內向的人有比較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對於人際交往的情緒感受和反應也很敏感,所以造就內向者有比較高的共情能力,很容易就讓讀者從文字中感受到「你懂他」的感覺。

再者,因為不需要面對面交流,我們比較可以不必顧慮太多,所以可以不用消耗過多的能量,就可以社交,所以師北宸老師才會認為「寫作是內向者的社交工具」。

思索過往的經驗好像真的是這樣,我從很早開始就知道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但在大學時為了跟班上有趣的人做朋友,所以我開始練習讓自己變的外向,練著練著到最後,只要我跟別人說我很內向、我會害羞,別人都會以為我在開玩笑。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每次只要答應參加聚會或活動,在聚會或活動當天,我的心中都會出現一個念頭,就是「我可不可以爽約或找個理由說自己沒辦法去了」,但最後為了顧及約定和誠信我還是會赴約的。

雖然每次參加的那些聚會和活動真的很有趣,不過結束後我都會有種精力耗盡、不想再講任何一句話的感覺!

但在開始寫作後,回應別人的留言及在別人的文章下留言的社交方式確實不太會耗費我的精力,而且就像師北宸老師說的一樣「讓讀者覺得我懂他」之外,我同時也會有「有人懂我的感覺真好」的念頭。

5. 做好時間管理

寫作之後,為了要達成每週發佈一篇文章的目標後,我開始會安排下班後的時間,讓自己不要都把太多的時間花在一些對自己沒有幫助的地方,像是追劇、玩手遊等。

此外,為了要讓自己随時都有用不完的靈感,除了寫作之外,我也會安排時間在線上課程和閱讀上面,而其中的閱讀更是利用零碎的時間在進行的,雖然閱讀完一本書的時間會拉長很久,但是總比都把時間都花在滑手機強。

也是因為寫作的這些好處,我的人生開始出現了加乘的作用,每天下班後不再漫無目的的只會耍廢,讓我的文章跟很多人出現了連結,這些好處都是我在寫作前想像不到的,所以我真的很感謝當初踏出第一步的自己,也很感謝願意讀我的文章的讀者們。

( Photo by Toa Heftiba on Unsplash )

延伸閱讀

《小金魚寫作修煉班》直播心得,送給想要寫作的你!

Mr. Curiosity
Mr. Curiosity

希望自己保有好奇心而取名為好奇先生。
主要分享讓生活變得更好的生產力軟體、自我成長、閱讀心得及線上課後心得。
期望能透過文字幫助你提升生產力,並推薦好產品來讓你少踩點雷。

文章: 188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